作者 / 程书书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小饼干
1小时39分33秒,已然倒地的罗三炮(狄威饰),面对卓一飞(洪金宝饰)就要砍下的大刀,下一秒竟是一脚踢落了大刀,反败为胜?
直至时隔四十多年,通过大银幕观看4K修复版的《A计划》,观众才看清当年影片中狄威这反败洪金宝取胜的招式。原来这里罗三炮先是使出了乌龙绞柱的前半段,双手着地、准备倒立,而后腰部发力,用双脚绞住卓一飞拿刀的手。卓一飞失去力气,大刀应声落地。
这部成龙、元彪、洪金宝三人合作的早期经典动作喜剧片《A计划》4K修复版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抖音、火山引擎三方共同发起“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在正在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中,《A计划》连同另一部4K修复版的老港片《卖身契》入选了“致敬·修复”单元。
受限于技术和模糊的画质,当年很多老电影用心设计的细节,未能实现对观众的会心一击。而今,一批电影修复师和算法工程师决心一起,从逐渐变老的胶片中,找回那些闪光的“细枝末节”。
修复电影,也是修复散落在时光里的宝贵记忆
在修复罗三炮和卓一飞的这段经典打戏时,算法工程师王敬曾不止一次按下暂停键。
从高一时初次通过录像带观看《A计划》时起,一个疑问困扰他十多年:面对举着大刀、力量比自己大得多的洪金宝,已经倒地的狄威,怎么突然就能一脚把刀踢掉,在一秒内反败为胜?
王敬中学时学过武术,中式散打、传统洪拳都略有涉猎。在他的经验中,狄威这招看起来像 “乌龙绞柱”,但“乌龙绞柱”本身无法缴下对方的刀。他想在这次修复过程中,亲自解开这道谜题。
和王敬对少年时观看香港电影的那种念念不忘相似,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从事修复工作的胡晓彬则始终对2018年修复一部老电影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他打开胶片盒的一瞬间,刺鼻的酸味扑面而来。展开胶卷之后,胶片已经变硬、发皱、卷曲,无法放进扫描仪。
这是由于以往的影片贮存媒介以胶片为主,早期的胶片多为硝酸片基,这种片基比纸张更具可燃性,尽管六十年代以后,基本已被醋酸片基、涤纶片基所替代,但无论何种片基,在室温下都难以长久地保持,时间长了,老电影的画面就会出现褪色、扭曲、酸变等非常多的瑕疵,加上存储过程中,难免遇到不恰当的温湿度并被反复搬运,经年累月,影片会遭受撕裂、霉变等损伤,以及反复放映导致的划痕、闪烁、丢帧、画面模糊等问题。
因此,一部电影的传统4K修复过程,往往分为物理修复、数字修复以及艺术修复三步。
图源:中国电影资料馆展示的电影修复步
在“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中,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团队,先对胶片本身进行物理修复,再用高精度的胶片扫描仪,将胶片转为4K分辨率的数据图像文件,并逐帧将画面上时间留下的痕迹去除掉,完成数字修复。最后,再进行艺术修复。
为保证影片的“原汁原味”,遵循“修旧如旧,尊重原创”这一修复原则,火山引擎技术团队多次到访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实验室,与每个环节的修复师进行打磨。双方决定发挥各自的优势。
针对有些重复性的脏点,火山引擎的算法工程师会使用AI标识技术完成一些画面上的重复性消除工作。同时,借助AIGC视觉大模型,一些传统修复中的难题也得以解决。并且,为了更好的观赏体验,工程师们还设计方案、串联模型,通过插帧等不同方案的组合,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师一起,优化影片的清晰度、流畅度、色彩,去除瑕疵,得到了更为真实、清晰的高质量版本。
修复《A计划》的武打片段时,火山引擎运用智能插帧技术,提高动作的清晰度与流畅度。据王敬介绍,这就类似于,用AI预测出一个90度转头动作的中间值,插入一个虚幻的45度角画面,让转头动作更顺滑流畅。
所以,他必须找寻、还原狄威对战洪金宝,这一秒钟内发生了什么。
拿到完成传统修复的画面后,王敬发现狄威并没有直接踢在刀上。拿着这个片段,询问了武术圈好几位擅长演艺的朋友,终于明白其中奥秘:这不是完整的乌龙绞柱,而是乌龙绞柱的前半段,加上一个缴械踢的缴刀动作。
插帧修复完成,王敬也终于解开了一秒钟里的谜底。他知道,观众难以注意到这一瞬间的细节,但难免会有某个少年,像十多年前的自己一样,从修复后的4K电影中得到答案。
4月18日,4K修复版《A计划》在北影节首映的当天,一位女观众在散场时表示,第一次看这部和自己差不多同龄的电影,是放学后看父亲租借的录像带,记忆中翻录的画质并不清晰。“剧情和台词我都很熟悉了,4K修复后更有视觉冲击力。”
还有更多观众发现了童年时没注意到的场景、道具细节,比如成龙扮演“马如龙”家中的救生圈上有“香港水警”字眼,有些街道场景是在澳门取景。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看港片,心里非常温暖。”那名女观众说。
修复的老影片,藏着火山引擎的大模型答案
对老胶片电影进行4K修复,用数字化的形式保存老一辈电影人的心血之作,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和时间抢片子。
胡晓彬记得“经典港片修复计划”里修复的第一部影片是《武状元苏乞儿》。这部影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胶片保存情况比较好,因此物理修复相对简单,只需用超声波洁片机进行水洗,去掉浮尘与霉斑。
但对于那些已经浸入胶片药膜层的霉斑,无法通过物理修复清洗掉,转成数字格式后,绿色的霉斑爬在一帧帧画面上。且脉络走向各不相同,就只能人工来做。
在这部电影的艺术修复环节,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部主任黎涛提出,需要以胡金铨、张彻等武侠片大师的经典作品作为参考,解析港片的色彩美学。为了更严谨,修复师们还请到了导演陈嘉上到现场把关。
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师孙帆对陈嘉上看片时的神情印象深刻。由于胶片时代条件有限,导演在前期布景、服化道、拍摄上下的功夫很大,陈嘉上对每个镜头都非常喜爱和珍视。
正是由于胶片的局限性,陈嘉上一直有个遗憾,“《武状元苏乞儿》拍得非常赶,当年为了贺岁档,拍摄和后期超粗糙。”他一直觉得电影中的红色太多,尤其结尾那场戏的红色,非常扎眼,显得很土。但那个年代,冲印之后基本没有调整空间,加上时间紧急,他只能匆匆交付。
陈嘉上告诉孙帆,希望修复时能“把后半部分的红色压一压”。看到成片后,他感觉满意,更觉得不容易,“胶卷从这么破的情况下,变成现在这个版本。”
王敬和火山引擎的同事们,也会参与艺术修复,利用AI提升效率和效果。
在《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饰演的苏灿和张敏饰演的如霜,只对视了一秒,苏灿便声称自己爱上了如霜,要为了如霜进京去考状元。这一秒钟,撑起了整部电影中苏灿的动机,至关重要。
为了让这一眸的对视,勾住苏灿,也勾住观众的心魄,王敬和团队同事们最终将画面中张敏的人像部分与背景的环境分离,使用两套不同的方案进行处理,增强人像的同时,保留了环境细节。他又配合AIGC视觉大模型,把原本的算法推理步骤拆成上百步,通过运用增强的数据规模、模型参数和算力,自然还原了画面的纹理细节。经过多种方案的尝试与对比,火山引擎的工程师们共同讨论、确定下最终视觉效果。
图:修复师与导演正在对《武状元苏乞儿》进行艺术修复
随着修复工作的深入,火山引擎对视觉大模型又进行了一系列优化:通过引入自适应特征加权模块、无监督学习与有监督学习相结合、文字语义先验等训练手段,对视觉大模型进一步调优,在极低画质人像重建、褪色胶片颜色调整和文字缺失笔画生成等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为保持胶片的质感,特意研发了自适应质感增强方案,添加模拟胶片噪声的颗粒。
修复前vs修复后
褪色胶片颜色调整前后对比
解决老片修复中的各项实际问题,也为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价值。在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 2024中,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举夺得了NTIRE(图像恢复与增强的新趋势New Trends in Image Restoration and Enhancement)赛道的冠军,其夺冠方案是基于提示学习(Prompt Learning)的图像增强恢复,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修复类似于老片中大量存在的不可预知的复杂损害(未知复杂退化)。
火山引擎视频云技术架构总监王悦介绍:“一方面,大模型生成能力强,借助Stable Diffusion大模型的生成能力,修复效果优于之前的算法,画面细节更自然;另一方面,大模型具有非常强的信息结构化能力,在学习了海量数据对后,可以在其中提炼出大量的知识并“存储”在模型参数之中,其生成空间更丰富,能够应对更多的修复场景。”
过去的电影修复工艺繁杂琐碎,一位经验丰富的修复师,需要1个月才能修复完成一部影片。近年来,深度学习等AI技术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老片修复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AIGC视觉大模型技术在更多影视场景中广泛应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马柯德认为这一技术趋势或成为未来4K胶片修复的主流,“不仅老电影中音画不同步等问题,将借由AIGC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未来甚至有望让AI学会自动评判修复效果。”
在《A计划》的映前活动环节,曾任成龙中国副总裁的资深电影制片人孙嵘现场与影迷分享,成龙此前认为《飞鹰计划》里隧道的光不够亮,“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团队根据意见调整,弥补了他当年创作的遗憾。
恐龙影业创始人,前成龙中国副总裁、耀莱影视副总裁孙嵘在映前分享
时间不败艺术之美
编剧张小北说:“电影原本就是一门试图对抗时间、战胜遗忘的艺术。”
现在,许多电影已经有了数字资料,但它们的电影胶片,仍然被用心地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解释其缘由,“数字电影的出现,也就40年左右,而胶片已经保存了上百年……一些电影虽然修复完成,但对于其胶片,我们依然会像保护文物一样保存起来,因为我们不确定若干年后,是否还会有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变革。”孙向辉期待着未来,在新的技术下,修复师们还能修复出更好的版本,“让更多珍贵影像走出‘铁盒子’、走进观众。”
在修复过程中,96年生人的王敬又反复看了几遍曾钟爱的港片。他第一次看周星驰的电影时,才七八岁。父母知道他喜欢看电影,就买来DVD,他曾有全套周星驰电影的正版光碟。
高一时,王敬曾通宵看完《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和《A计划》。第二天,他在文学社团内分享,讲港片就像一种成人的格林童话,不过一个是用幼稚的故事包裹现实,一个是以无厘头甚至歇斯底里的喜剧,包裹悲剧的沉重。而无论港片还是童话,“每个年龄段去看,你都会有不同的想法。”
孙帆尤其喜欢老电影中女性们的穿着,“很漂亮,很时髦”,她认为,那是一种向上的精神气象,“一个时代的电影,也是在记录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尽管修复要看许多遍,她也会将那些场景反复欣赏。
修复师们在完成一部老电影的修复时,往往也会对其倾注情感。他们期待影片能被更多人认可、欣赏、理解,在银幕上大放异彩,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连累作品们遭受非议。
去年,4K修复版《武状元苏乞儿》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的那天,孙帆没有进影院。她害怕看自己修复的电影,又会看出未尽的遗憾和问题。在她眼中,最终的成果,永远都有变得更好的空间。
那晚,孙帆坐在影院入口之外,听完了电影的对白。直至最后一句台词落下,她才站起身来。这是她的工作习惯,每一部亲手修复的电影,她都以这种方式陪伴它们上映,确保没有意外发生。
《阮玲玉》的编剧焦雄屏对这项老港片修复工作感触很深。她觉得,重看老电影就是跟自己的童年对话,和过去对话。知来处,才知道自己未来的去处。
注:王敬为化名;图源:微博、豆瓣,侵删。
本文链接:http://www.thoed.com/news-221997.html2024年,他们还在逐帧还原成龙29岁时的打戏